语言选择: 中文版 line 英文版

行业新闻

助力我国细毛羊产业升级2016-02-06

我国首例适应高山寒旱生态区的细型细毛羊新品种——高山美利奴羊近日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新品种审定。该品种的培育成功填补了世界高海拔生态区细型细毛羊育种的空白,有利于促进我国细毛羊产业升级,满足毛纺工业对高档羊毛的需求,增加农牧民的收入。高山美利奴羊是怎么育成的?应用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细毛羊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主要负责人杨博辉。

记者:请介绍一下我国细毛羊产业的基本情况。

杨博辉:长期以来,我国羊毛生产分为粗毛和细毛两大类。其中,国内纺织业对70支以上的细羊毛需求在不断增长,细毛羊在养羊业中占重要位置。可以说,细毛羊业的发展状况,是我国养羊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标志。

上世纪80年代,代表世界细毛羊业最高发展水平的澳洲美利奴羊和澳毛进入我国,打破了整体水平相对落后的我国细毛羊业及羊毛纺织工业的格局,从此我国细毛羊业走上了“澳化工程”及国毛与澳毛争夺天下的艰辛道路。1990年,世界养羊业的重心又急剧向肉羊方向发展,这对于从零开始发展了40多年的我国细毛羊业来说,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又遇到了历史性的重大挑战。

记者:高山美利奴羊有什么特点,优势在哪里?

杨博辉:高山美利奴羊外貌特征是典型的美利奴羊品种,体质结实,结构匀称,体型呈长方形。它适应2400米~4070米生态区,具有良好的抗逆性和生态差异化优势,羊毛细度达到19.1微米~21.5微米,性能指标和综合品质超过了同类型澳洲美利奴羊,实现了澳洲美利奴羊在我国高海拔高山寒旱生态区的国产化,丰富了羊品种资源的结构。新品种的培育还成功利用了BLUP育种值选择种羊和分子标记技术评估群体遗传稳定性,创造发明了多项育种技术与设备,填补了世界高海拔生态区细型细毛羊育种的空白,是我国高山细毛羊培育的重大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记者:当初开展这项研究工作的初衷是什么?

杨博辉:1996年,我们团队在甘肃高山细毛羊研发成果的基础上,联合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等7家单位,以澳洲美利奴羊为父本、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想通过运用现代育种先进技术,培育出既能超过澳洲美利奴羊生产水平,又能满足国内羊毛羊肉需求的毛肉兼用细型细毛羊新品种。目标和方案确定后,我们团队就背起行囊,踏上了漫漫征途,这一走就是20载。

记者:研发过程中的困难有哪些,又是怎样克服的?

杨博辉:困难很多。高山美利奴羊诞生于皇城草原,这是被中国地理杂志评为“全国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的地方。可是,在草原上工作真不容易,需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团队成员有时骑着毛驴,迎着刺骨寒气或顶着炎炎烈日,有时啃馒头喝雪水,披星带月,风餐露宿,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频繁奔波于海拔2400米~4070米和年均气温0~3.8℃的祁连山寒旱牧区。经过20年的坚守和阶梯式创新,终于育成了世界上首例适应高海拔高山寒旱生态区的羊毛纤维直径19.1微米~21.5微米的毛肉兼用型细毛羊新品种。其间,农业部和甘肃省政府给予了我们充分的肯定和大力支持。

记者:这个新品种的应用前景如何?杨博辉:我们团队根据新品种育成后的选育提高和推广应用情况,结合市场行情做了预测:高山美利奴羊每年可推广新品种种公羊1.6万只,改良细毛羊600万只,新增产值可达10亿元。这对于促进我国细毛羊产业升级,满足我国毛纺工业对高档羊毛的需求,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加农牧民的收入,将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 见习记者宣苏哲

杨博辉

男,1964年10月生,汉族,甘肃省会宁县人,中国民主同盟成员。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近年主要从事绵羊新品种(系)培育、分子育种及产业化研发。2001年—2002年留学于联邦德国畜牧研究所,主要研究动物分子育种理论、技术和方法。现为“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分子育种岗位科学家,中国农科院三级岗位杰出人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绵羊新品种(系)培育”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羊学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农科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国家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评议专家,甘肃省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中国草食动物科学”编委,民盟甘肃省委员会委员。

先后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国家基础专项及省(部)级等项目20余项。目前主持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绒毛用羊分子育种理论、技术及方法研究”,参与主持甘肃省“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甘肃细毛羊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研究示范”等项目。

2008年“优质肉羊产业化高新高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2005年“中国野牦牛种质资源库体系及利用”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2),2007年“大通牦牛新品种及培育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2005年“大通牦牛新品种及培育技术”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7),2004年“大通牦牛”获国家新品种证书(7)。制定国颁标准6项,部颁标准5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已培育出“大通牦牛”新品种、西北肉羊新品群,基本培育出高山美利奴羊新品种,正在培育肉用多胎细毛羊新品种。研发出影响羊毛细度的一个主效基因或调控羊毛性状的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遗传标记KIF31 SNP c.166A>G,建立了3套绵羊多胎性状(BMPR -IB和BMP15基因)、控制毛色QTN(ASIP基因)、羊痒病QTN(PRNP基因)快速检测试剂盒,首次在国际上完成绵羊皮肤转录组测序和miRNA测序,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绵羊育种理论、技术和方法,建立了绵羊产业化高新高效技术体系和示范推广基地,正在构建绵羊分子与常规育种结合的育种技术体系。

发表论文124篇,其中SCI 10篇,获国际论文一等奖1篇。主编出版著作3部,副主编出版著作9部,参编出版著作5部。培养博、硕士研究生21名,其中国际留学生1名。先后赴德国、巴西、日本、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国家进行合作交流,并与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家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

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上海天一高德机电实业有限公司

石勇:16601965566

邮箱:tgoodsy525@163.com

李昂:13961205778

邮箱:tgoodliang@163.com

地址: 上海市松江区洞泾镇洞凯路328号